城市园林植物生境堪忧 原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乔松指出,现有的绿化模式和城市环境是非常不利于植物生长生存的,主要有四方面: 1.城市绿地率低和“见缝插针”式的小块绿地,生态功能低。 2.植物选择不当,适应性差。 3.植物生存环境恶劣,如距离建筑物太近、土壤板结瘠薄、大气污染、融雪剂污染、光污染、色污染等。 4.管理不到位,如修剪应该从目前整形修剪为主转变为安全修剪为主,修剪手法上从目前的短截为主转变为疏枝为主。 著名资深植保专家蒋三登先生说,园林植保的行业性质就是对植物的“迁地保护”,是以城市环境为平台和载体的植物保护,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是园林植物有别于其他环境的特殊生境,园林植保源头、过程和末端的主攻方向,就是这一特殊的已异化并且在不断异化的生境。这也决定了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先天不足。 改变养护观念是前提 在7日晚的论坛互动环节,参会代表提出了各种问题,其中比较集中的是:生病的植物还有救吗?专家无奈地回答:植保是保健康,不是救命的。 蒋三登说,人们对园林植保的认识还有误区,园林植保的行业属性是保护园林植物,促进植物生理健康,维护植物生态安全。这涉及大植保概念,包括设计、施工、后期养护、植保等,比如病害防治要治病先治虫、治病先治土、治病先治“衰”、治病先治“种”、治病先治栽、治病先治管,贯穿绿化建设的各环节。 前期工作做不好,植保成不了“神医”,还往往为养护管理不到位背黑锅。 9月6日,演讲专家开了个小论坛,淄博市园林管理局的王会征博士在会上呼吁要把园林植保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政府要把植保作为生态发展的一部分。 但说到现实情况时,专家们直摇头:重种轻养的状况一直没改变,在一些地方还有恶化的趋势。 比如有些城市一年投十几亿元建新绿地,在养护上却很吝啬,随着新增绿地越来越多,问题绿地也越来越多。 从一些城市反馈来看,往往是有大型会议、活动,重要检查时,领导才会重视植保。 北京植物园植保中心主任熊德平说了件引人深思的事情:一个地方大规模造林绿化,种了大量的洋白蜡,现在病虫害严重,“当初做规划时竟没有一名植保专家参与”! 科技是园林植保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系赵美琦教授重点讲了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她指出,精确防治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指导下,要把握对症用药、监测流行动态和预测预报、科学防治等关键环节。 郑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月季栽培专家王升高工在报告中详细解析了园林植物黄化病的病症、病因和治疗方法。 河南省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兴在产品研发中遇到很多专业问题,都得靠自己学习解决,他呼吁园林植保行业要加强植物生理的基础研究。 养护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实用专业知识的普及也很关键。山东海阳县园林研究所所长初桂红分享了“合适的防治药物、准确的防治时期、适宜的药物剂型、有效的防治方法、合力的保护天敌”等实践经验,并说研究所成立后海阳的绿地养护得到很大提升。 杭州市绿化管理站总工程师孙晓萍特别提到方翅网椿,很多城市都发生和防治过,多数是各自摸索。如果能有一个全国联网、沟通的平台,不同地方的技术成果能够发挥更大效用。 “位点前移”是保障 园林植保要“位点前移,重点转移”,这是论坛上老中青专家的共识,潍坊市职业学院教授、教学名师丁世民就“位点前移”话题做了详细的报告。 丁世民说,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延续,养护是关键,植保则是养护环节的核心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规范施工等措施,可减少病虫的发生数量和侵染可能性,从而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该办法不需要额外投资,还有预防作用等优点。 其具体要求一是栽植设计时“适地适树适种源”,多用抗性强的乡土植物。 二是选用无病虫或抗病虫的植物,这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虽然名贵树种一般都长得慢,但尽量少选速生树种、果园淘汰的老果树。 三是避免混栽病虫转寄主植物及有共同病虫害的植物,并考虑植物间的相生相克作用。 四是乔灌草合理搭配,适当稀植。在施工环节,最好不要反季节栽植,并严格按图纸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张乔松也强调了前期植物选择、配置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一环。他说,要摒弃现在流行的规则树阵和图案式园林及过度密植,这些模式既不利于植物生长,也很难形成古树名木。要以乔木为主,树荫优先,多用原冠苗,以本地育苗和本气候带育苗为主。 丁世民指出,现在很多设计师,特别是年轻设计人员对植物不了解,随意配置,还有外行的领导瞎指挥,都给施工、养护埋下了地雷,这种现象需要全行业关注、呼吁,也需要搭建更多的产设用沟通交流平台。 “重点转移”是有效对策 园林植保“重点转移”指关注焦点、工作重心由以前的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综合防治”,由关注地上为主转为关注土壤。 综合防治要义是园林病虫害防治并非要消灭所有害虫,而是考虑植物生长发育和病虫害间主要矛盾,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控害因子的作用,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有效、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 邱元英说,综合防治包括植物检疫法、园艺栽培法、物理防控法、生物防控法(以虫制虫、以菌制虫)和化学防控法,强调对环境低影响、无公害。化学防治由于存在污染环境、杀伤有益生物等问题,可考虑改为生物农药和生物天敌防治。但化学农药还是应对病虫害大爆发的最快捷见效的办法,前提是要对症、合理用药,选好剂型。 熊德平介绍了用蒲螨防治椰心叶甲、白蜡窄吉丁的试验,效果非常好,他们还向外进行了推广。他感觉以虫制虫的方式技术成熟、运输方便、效果好,前景广。 “地上问题看地下,地下问题看根系,根系问题看土壤”,这现在几乎是树木诊断的“圣经”,张伟兴说,土壤有养分、结构、环境三大功能,由于施肥不当和环境破坏,现在园林土壤存在有机质、微生物含量及活性降低,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等问题,造成植物发根困难、抗逆性差、生理病害增加。 土壤改良就是围绕三大功能展开,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物理肥力。其中微生物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土壤修复的微生物技术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 熊德平分享了复渗井技术,通过在银杏树四周打孔,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引导根系生长,成功解决了银杏黄化问题。
同城送花:
克拉玛依独山子区送花 | 万宁送花 | 和田送花 | 新丰送花 | 珠海送花 | 伽师送花 | 安平送花 | 吴堡送花 | 内乡送花 | 石门送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