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极为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是世界花园之母。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上海植物园科研人员始终把植物创新利用摆在科研核心位置,以工匠精神潜心植物资源研究与新优品种培育,为观赏植物注入“中国芯”,助推我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植物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在山茶、杜鹃花、木兰、海棠和鸢尾等类群的培育与推广上取得丰硕成果。 山茶 长三角地区山茶的应用主要以国内传统品种为主,存在品种和应用形式单一、品种退化、栽培养护难等问题。山茶喜酸性土壤,而上海所处地区土壤偏盐碱性,是山茶栽培的重要限制因素。针对以上问题,上海植物园山茶创新团队充分利用我国山茶属连蕊茶组(Sect.Theopsis)资源的优势,逐步确立了“束花茶花种质资源创新计划”,以培育高观赏性和强适应性的茶花新品系为主要目标,深入开展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 束花茶花品种系列具有新颖独特的园艺观赏和景观应用价值,创新团队在其适应性上突破了传统茶花的不耐轻度盐碱和日晒的弱点,拓展了茶花的应用范围;在育种技术上,探索连蕊茶组山茶远缘杂交败育机理,并克服杂交障碍,获得新的杂交种质,目前已选育束花茶花新品种21件,其中15件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授权,1件获美国专利;深入研究杂交后代早期鉴定的分子技术,提高了育种效率,并为实现定向育种准备了技术基础。 此外,创新团队针对束花茶花品系开发了配套扦插繁殖专利技术,提高了繁殖系数,并实现了新品种产业化育苗;以新品种使用权许可方式与企业合作,建设了2个示范性繁育基地;开发了配套栽培技术和工程化技术,在我国多个省市和上海多个区推广应用,并开拓国外市场,与法国签署了试种协议。 杜鹃花 上海气候高温高湿,土壤偏碱性且黏度过高,而杜鹃花喜酸性和疏松土壤,绿地养殖难度极大。杜鹃花研究团队以提高杜鹃花的本土适应性和观赏性为目标,潜心优良资源筛选、种质创新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针对我国木本花卉育种技术研究滞后和育种周期长的问题,开展抗逆、观赏性状遗传分离规律和杂种早期鉴定分子标记等方面研究,为木本花卉定向育种和缩短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持。 近5年内,上海植物园收集保存杜鹃花资源200多份,开展了资源系统评价筛选和抗逆性研究,获得优良种源的杂交家系20多个,选育抗逆性优良的子代株系30多个,其中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权杜鹃花新品种4个。在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发了映山红亚属杂交后代早期鉴定分子标记,解析了不同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规律和重要亲本的花色呈色分子机制,为杜鹃花的定向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团队已经建立了杜鹃花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和菌根研究技术体系,开发优良菌株和接种技术,主持编制完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业标准《杜鹃花绿地栽培养护技术规程》,为自主产权的杜鹃花新品种推广准备了栽培技术基础,并且已经支撑了国内外杜鹃花新优品种在上海绿地景观中的应用示范。 木兰 上海植物园于建园之初就注重木兰科植物的引种、筛选工作,已引入木兰科植物8属近300个种(含品种),储备30多个家系的杂交实生苗3000余份,是华东地区木兰科植物新品种收集最多的单位之一。上海植物园建有木兰科植物资源圃和木兰专类园,总占地面积超过6公顷。 近5年来,上海植物园完成了上海市农委和上海市林业局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目前有国际植物园保育联盟(BGCI)、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上海市林业局分别资助课题各1项,已逐步形成木兰科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和标准化栽培养护技术体系,在木兰科植物收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新品种选育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海棠 海棠花作为传统名花,在园林绿化中需求的潜力很大。上海目前新优品种收集数量较少,一些优良品种繁殖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该类花灌木材料的推广应用。海棠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木本海棠植物资源调查、种质创新、综合评价、栽培和繁殖关键技术攻关等相关研究,逐渐形成了融种质收集、杂交育种、栽培繁殖技术研究等为一体的种质创新体系。 上海植物园现已收集国内外海棠类资源近100份,获得杂交优良株系100余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权新品种18件,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研人员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海棠品种综合筛选评价体系,筛选海棠优良品种20个;优化了容器苗栽培技术和嫁接繁殖技术,提高了繁殖效率和苗木培育质量;编制了海棠栽培和繁殖技术手册1份,发表相关科技论文7篇。 在2020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期间,上海植物园海棠研究成果获得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优秀奖。目前,建立海棠苗木繁育及示范基地2个,储备优质苹果属海棠类苗木近万株,海棠新优品种已在上海徐汇区、崇明区、静安区等城乡绿化建设中进行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鸢尾 鸢尾文化底蕴深厚,株型优雅,花色丰富、花型奇特、生态类型多样。上海植物园鸢尾研究团队以长三角地区适生的鸢尾类群为重点,长期致力于鸢尾属收集、综合评价、抗逆性研究、种群遗传学、遗传育种学等方面研究,初步形成了鸢尾创新研究体系,积极推进我国鸢尾研究与产业新格局建设。 目前,上海植物园从国内收集保存野生鸢尾属植物40余种,引进鸢尾园艺品种400余个。研究团队曾获中国林学会梁希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表鸢尾类著作《湿生鸢尾:品种赏析、栽培及应用》《花菖蒲:资源保护与品种赏析》和《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鸢尾科卷》;发表论文30余篇、发布地方规程1项、申请专利2项、申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5个、国际登录鸢尾新品种32个。 上海植物园为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鸢尾专家委员会依托单位,先后组织全国级会议3次,联合鸢尾研究同行发起了全国鸢尾产业联盟倡议。率先建立鸢尾繁殖技术规程,在上海市指导建成鸢尾专类园5个,并将鸢尾新优品种规模化栽培和繁殖技术在浙江、江苏、江西、云南和山东等多个省市进行推广示范。 如何将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然后再到产品优势,最后化为产业优势,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究的课题。未来,上海植物园将结合传统杂交手段与现代育种手段,进一步完善观赏植物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持续利用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培育高抗性、高观赏性的优质观赏植物新品种。
同城送花:
鄄城送花 | 绵阳涪城区送花 | 宁都送花 | 钦州送花 | 牟定县送花 | 宜宾县送花 | 方城送花 | 平顶山新华区送花 | 福州晋安区送花 | 银川送花 |
|